English

科技甘霖滋润天山绿洲

1999-02-11 来源:光明日报 记者 邢兆远 我有话说

本报讯(记者邢兆远)年末岁首,冰封千里,天山南北却呈现一派热气腾腾的景象:下乡的科技专家被农牧民围得水泄不通,各类科技培训班红红火火,有的将喇叭架到大院,人们冒着严寒在户外听讲;由农科院校教授主讲的电视台“农事顾问”节目,更是受到群众欢迎。据自治区“科技兴新办”的负责人介绍,全区涌现出科普组织3400多个,近年间培训农牧民1000万人次,科技在新疆农牧业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已达到30%以上。

首府的2000多名科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,推广农牧科技。全区建立和完善了以县农技推广中心为龙头,乡农技推广站为纽带、科技示范户为依托、村专业技术研究会为基地的辐射千家万户的科技推广网络。近几年来,全区共编印下发各类科普资料481万份,创办农民技校84所,组建专业学会994个。目前,“棉花大面积高产开发与示范”、“500万亩粮食高产综合技术开发”、“牛羊快速增重育肥开发”、“百万亩生态速生林工程”等项目,吸引着广大农牧民参与。

自治区政府着力推动“依靠科技奔小康工程”,层层建立了责任制。各级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农牧业科技开发,并且配齐配强县、乡、村科技副职,选聘了科技顾问。1995年以来,全区累计选派科技副县(市)长300多名,科技副乡(镇)长1400多名,科技副村主任9300多名。争做“科技致富能手”、“科技开发示范户”已成为乡村党员、干部的行动,他们率先掌握一、二门实用技术,在种田、养畜中运用。如今全区涌现出105个科技示范乡(镇),带动起一大批“棉花村”、“水稻村”、“牛羊村”、“瓜菜村”等。

新疆还运用科技的力量,推动农牧业产业化进程。全区本着有市场、见效快、家家户户都能干的原则,建立了“粮食、棉花、瓜果、蔬菜、畜牧”等五大科技开发产业带,重点抓好专业县、专业乡,调整农牧区产业结构,逐步构筑种养加一体化、产销一条龙产业化体系。几年来,各地十分重视技术服务和科技成果在“菜篮子工程”中的推广应用,积极发展专业化生产,全疆涌现出一大批蔬菜村,如今在新疆冬天吃鲜嫩蔬菜已是寻常事。全区994个农牧民专业科技协会和3400多个科普组织,集中了种植、养殖、加工、销售等各类能手,形成人才技术密集的群体,吸收农牧民参与产业化大生产。如鄯善县葡萄、和硕县蔬菜、精河县枸杞、阿尔泰奶牛、库尔勒香梨、阿克苏水稻等,都形成了当地的支柱产业,牵引众多农牧民依靠科技走上致富路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